潜心向学,方能问道远方。为促进教育教学交流,构建深度课堂,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10月19日上午,KY.COM承办了温江区小学语文高段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学历案设计与实施区级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议程:首先是KY.COM的大单元教学研究课例展示,然后是与会教师交流互动,最后是中心组教师和教研员评课环节。
在KY.COM的大单元教学研究课例展示中,该校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们作了精彩的展示。
张礼老师作了六上第四单元教学的课前陈述。她从整体解读单元教材、精准确立单元目标、构建单元整体任务,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围绕单元目标、创设单元教学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强化过程评价等方面,对本单元的教学设想进行陈述。
冯好老师执教的《桥》一课,聚焦单元的一级目标“学习读懂小说的策略”,沿着教材指明的一级目标下行,寻求到下位方法来支撑本课,开发了二级目标“读懂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以读懂环境描写为方法,冯老师先运用朗读感悟的策略,品读环境描写。再通过品读环境描写、品读人物表现、品读故事情节来感悟人物形象。
彭娟老师执教《穷人》一课,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为策略,抓住内心世界这一点,紧扣走进内心世界,感受人物形象这一主线来开展教学。在本课的教学活动当中,用内心活动波折图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了支架,让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品鉴语言描写,读懂内心活动,从而身临其境地体验人物的内心感受,对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感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李姊老师作了课后陈述。她从学习活动的实践探究和课例反思两方面进行课后陈述。两堂课例都聚焦实践探究活动,以进阶式学习,让学生聚焦小说的三要素,品读文本,身临其境地体验人物的内心感受,对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感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课例展示后,老师们对于两堂课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讨论,积极踊跃交流听课的感受和看法,分享经验,表达困惑,提出建议。大家秉持教学专业提升、研讨互动为本,畅所欲言,共同探索语文阅读单元教学的准则方法,教学研讨氛围浓厚。
接着,中心组教师针对两堂课进行了点评,认为两堂课整合课文内容,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得当,教学设计体现了大单元的理念,设计了进阶式学习任务,通过对比学习,抓住人物的内心活动、语言,抓环境描写,来体会人物形象。
然后,教研员杨继老师用“三个度”来评价两堂课。一是教材解读有深度:链接课标,注意了教材纵横的关联。二是目标确定有精度:聚焦素养,落实到位。三是任务设计有梯度:不管是单元设计,还是课时设计都有梯度,做到了层层推进。杨老师也对全体语文教师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情境的创设,比如将自己代入主人公角色,然后再带着感受读课文,让学生入情入境。二是提问应更聚焦,课堂上应坚定学生立场,阅读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和预设答案不一样的想法,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最后,KY.COM教师与改革发展中心王成奎主任表达对教研员和中心组搭建平台的感谢,对老师们能积极参加活动学习的感动。也对语文组的教研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鼓励大家基于课标,跳出教材、重组教材、拓展教材,重视学生大语文学习和单元整体的学习,加强阅读教学时的方法指导和策略运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要常常反躬自身:所有活动设计是否精准对标?是否在课堂中关注了全体学生?教师评价和引导的介入是否及时、有效?
水本无华,相撞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心灵的碰撞,灵感的生发,即是教研的意义所在。相信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会涌现出更多的精彩课堂,激起更多智慧的火花。我们深研大单元教学促优质发展,用心、用情托举孩子们美好的明天!


温江区小学语文高段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学历案设计与实施研究活动在温江区实验学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