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冬季传染病告家长书

发表时间:2014-10-02阅读次数:4691

尊敬的家长:

   你们好!冬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学生又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近期天气转冷,水痘、手足口病、流感、流腮等传染病有上升趋势,为了避免传染病在校园中流行,我校已从各个环节加强预防、监控工作,在此基础上,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4.注意饮食卫生,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的小餐馆用餐。多饮开水。

5.每日勤洗手,衣物勤换洗勤晾晒、秋冬季防寒保暖、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6.患腮腺炎隔离21天,水痘隔离14天,持疾控中心证明方能上学,普通感冒发热体温正常3天后才能上学。

7.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8..每天早上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当您的孩子发烧、感冒、咳嗽时,必须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遵医嘱决定是否来校,并及时与老师联系,做到早发现早冶疗。

9.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到电影院等公共场所。

10.另外可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带孩子到当地卫生院或疾控中心接种门诊行相应的预防接种。

               冬季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水痘、麻疹等。

一: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普通的感冒就是呼吸道的症状比较严重,比如咳嗽,喉疼痛,下咽东西困难。

  预防:1.定时开门窗自然通风。2.接种疫苗。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5.生活有规律。6.身体不适就要及时就医。7.流行季节应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

二: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麻疹粘膜斑和全身皮肤丘疹为特征。一般先从耳后、发际皮肤开始,渐至额、面、颈、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掌及足底,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遗留浅褐色色素沉着。整个过程约10—14天。

预防: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要求通风每天半小时以上、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保持皮肤、五官清洁,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刺激,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多种维生素,适量补充维生素A。

三:水痘

  好发于冬春季。全身症状轻,皮肤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变为疱疹并结痂为特征。一般在发病同时或1—2天内出疹,从躯干、头部、渐延及面部及四肢,呈向心形分布,皮疹初期是红色斑疹,继之丘疹,后为疱疹,常伴有瘙痒,起病至痂皮脱落,一般1—2周。

 预防:注意手、皮肤及口腔清洁,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疱疹而继发感染。疱疹溃面可涂紫药水,隔离患者至皮疹全部结痂或不少于发病后2周,必须经确诊无传染性后方可返回教室。

四:流腮

  好发于冬春季,以发热、腮腺肿胀疼痛为特征。发病年龄多见于5—15岁,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发亮紧张,灼热但不红,有弹性感及触痛,张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肿胀于1—3天内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

预防: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开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室内要常通风换气,被污染的用具煮沸消毒或在阳光下曝晒。被隔离学生必须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确诊无误后才可返回学校。

五:手足口病

   是肠道病毒的一种。传染源为患者,通过疱疹液、咽喉分泌物、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等传播。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临床以口腔、手足疱疹伴发热为主要特征。

预防: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温江区实验学校

                                                       20131213

回执单

家长签字: